2016年8月12日-14日,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在内蒙古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是由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和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承办。大赛自2016年2月份开始以来,历时近七个月,共有来自全国52所高校、91个项目、400余名师生参与赛事。经过初审、初评、初赛和公开决赛等环节,采取作品匿名评审、初赛决赛现场亮分的评审方式,最终有85个项目获奖,评出学生一等奖1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49项,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14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49项,优秀组织奖15项。大赛全程采用匿名评审、监督委员监督下完成,保证了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
我院选拔4个优秀项目参加本届大赛。经过赛前多次ppt制作、汇报演讲、问辩技巧、礼仪礼节等全方位集中培训,加之同学们赛前的刻苦演练、精心准备及赛场上精彩的表现,赢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最终4个项目均获得了一等奖(李慧敏、范林圆的“GST-Irisin对脂解相关基因的影响”,李兰洲、胡文继的“与AKT/MTOR/AMPK通路相关的蝙蝠蛾拟青霉抗疲劳耐缺氧活性的研究”, 王春月、蔡雪莹的“蝙蝠蛾拟青霉镇痛活性及机理的初步研究”,张永锋、王君月、高远卓、孙润孜的“甘草次酸对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高泌乳素血症及作用机制研究”);黄宜兵、滕乐生、王迪获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中心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奖。
多年来,中心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自2001年为学生开设设计实验项目以来,通过积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内容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条件平台、建立校内外结合的教育方法、组建优秀指导团队、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等,逐步建立起递进式、课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新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承担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71项(国家级108项),发表研究论文272篇(SCI、EI索引152篇),参与申请专利64项(授权51项),获创新创业奖582项(省级以上196项)。
大赛旨在为普通高等学校生物、食品相关学科在校大学生搭建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交流与展示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厚植创新文化,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促进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和发现科技创新优秀人才。
![IMG_7494000.jpg](/__local/B/5C/52/AFED782866D8690BFA31F15AAD4_F794E08D_1F56A4.jpg?e=.jpg)
![P60819-083533.jpg](/__local/E/3D/17/1668BEDF64D87C033A145AB0326_5CEAC88B_17BF85.jpg?e=.jpg)
![P60819-083700(1).jpg](/__local/D/07/6F/11CD42C25E12ABE9F894A361890_197A04EC_18C76E.jpg?e=.jpg)